馬來西亞2025年前9個月獲批投資逆勢成長,服務業與製造業成投資核心驅動力,臺商在馬投資依舊持續?勁
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及工業部(MITI)再公佈馬國2025年1至9月投資概況報告,馬國共批准2,852億馬幣(約686.6億美元)的投資總額,較去年同期成長13.2%,顯示出馬國投資環境依舊保持?勁,持續吸引國內外投資者的興趣。
據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的數據,服務業與製造業依舊為投資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反映出馬國經濟結構的穩健與多元化發展。其中,服務業投資金額達1,879億馬幣(約452.36億美元),佔比65.9%,較去年同期成長19.8%;製造業投資金額達938億馬幣(約225.82億美元),佔比32.9%,較去年同期成長5.6%;原產業投資金額則達35億馬幣(約8.43億美元),佔比1.2%。
與此同時,外國投資佔比馬國投資總額的52.9%,達1,508億馬幣(約363.0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7.5%,而國內投資金額則佔比47.1%,達1,344億馬幣(約323.56億美元)。該強勁表現反映出馬來西亞的競爭優勢以及在「2030年新工業大藍圖(NIMP 2030)」整體規畫下正發展的產業聚落。
其中,服務業的國?投資金額佔比為59.5%,達1,118億馬幣(約269.15億美元);外國投資金額則佔比40.5%,達761億馬幣(約183.21億美元);製造業的國?投資金額佔比22.1%,達207億馬幣(約49.83億美元),外國投資金額則佔比77.9%,達731億馬幣(約175.98億美元);原產業的國?投資金額佔比53.1%,達19億馬幣(約4.57億美元),外國投資金額則佔比46.9%,達16億馬幣(約3.85億美元)。
在外國投資方面,新加坡以527億馬幣(約126.87億美元)排在第一位,其次為中國大陸的358億馬幣(約86.19億美元)、美國的113億馬幣(約27.2億美元)、英屬維京群島的66億馬幣(約15.89億美元)以及日本的48億馬幣(約11.56億美元)。該項構成反映出馬來西亞在主要經濟體之間的戰略地位與其致力於供應鏈多元化的影響,以及其在東協內部不斷深化的市場整合進程。
在國?投資方面,柔佛州以911億馬幣(約218.32億美元)位居榜首,其次為雪蘭莪州的519億馬幣(約124.95億美元)、吉隆坡聯邦直轄區的459億馬幣(約110.5億美元)、檳城州的237億馬幣(約57.06億美元)以及的吉打州175億馬幣(約42.13億美元)。柔佛的優勢在於「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JS-SEZ)」以及其毗鄰亞洲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地理優勢。其次,位於中央走廊經濟區的雪蘭莪與吉隆坡則受益於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其作為該國商業與金融中心的地位。再者,檳城的優勢在於其成熟的電子與電機產業生態系統,而吉打則逐步崛起,成為馬國北部走廊發展計畫的受益者。
至於臺灣投資部分,2025年前9個月臺灣在馬國投資項目共32個,投資總額達26.09億馬幣(約6.20億美元),位居馬來西亞外國投資第7位。
其中,電子與電機產品為最大投資項目,投資金額為17.83億美元(約4.24億美元);其次為金屬製品投資項目金額達5.2億馬幣(約1.24億美元);基礎金屬產品投資項目金額達1.03億馬幣(約0.25億美元);機械設備投資額項目金額達0.8億馬幣(約0.19億美元);紡織與紡織品投資項目額達0.46億馬幣(約0.11億美元)以及其他投資項目。
在投資州別方面,以在檳城的投資金額,最高達12.49億馬幣(約2.97億美元);其次為在森美蘭的投資金額達4.98億馬幣(約1.18億美元);在霹靂的投資金額為3.65億馬幣(約0.87億美元);在吉打的投資金額達1.9億馬幣(約0.45億美元);在砂拉越的投資金額為1.03億馬幣(約0.25億美元)以及在其他州屬的相關投資。(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