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食品局採4大策略,確保食品供應可滿足民眾基本營養需求
(114/10/27 14:39:08)

「新加坡食品局」(SFA)採4大策略,確保食品供應可滿足星國民眾的基本營養需求

一、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10月23日報導,新加坡1990年代初推出「白米庫存計畫」,規定所有白米、印度香米、粳米及蒸穀米皆須儲入政府米倉,儲存量為每月進口量的兩倍,以確保星國大米市場的供應與價格穩定。其中,白米進口商每月進口至少50公噸白米,並存放至少100公噸白米作為固定庫存。

二、新加坡國防部兼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高級政務部長扎吉哈10月22日參觀星國「葉水福集團」的食品庫存貨倉時表示,新加坡超過九成食品仰賴進口,容易受氣候變遷及全球食品供應中斷影響。因此,為加強食品韌性,並確保食品供應可滿足星國民眾的基本營養需求,「新加坡食品局」(SFA)採取4大策略,包括儲存食品、本土生產、多元進口及國際合作。

三、在維持食品庫存方面,結合現有8項法令的食品安全及保障法案本年初在星國國會三讀通過,將從本年下半年至2028年分階段落實。法案生效後,食品局可透過最低庫存要求機制,在執行「白米庫存計畫」的同時,亦在必要時要求關鍵食品或飼料供應商確保達到一定庫存量。政府一旦決定落實最低庫存,業者將有至少6個月的準備時間。

四、扎吉哈部長指出,加強全球合作夥伴關係對維持食品供應市場,並確保食品安全至關重要,不僅是從一個來源進口食品,亦是推動合作以確保符合相關食品安全儲存標準,包括對疾病爆發等情況保持警惕,並能對不同國家的來源進行管控或限制。

五、扎吉哈部長強調,流行病、食品出口禁令、氣候變遷對農業的影響,以及地緣政治與戰爭等因素,皆可能中斷食品供應,負責任的政府必須提前規劃。星國目前儲存米、肉類及罐頭等食品,確保儲存策略滿足民眾需求,同時亦關注潛在威脅及中斷事故,持續調整策略。食品局目前雖無計畫要求其他關鍵食品或飼料維持最低庫存量,但將根據風險評估與平衡儲存成本,以及確保不浪費食物,並即時調整儲存組合與基線。

六、「葉水福集團」的食品庫存貨倉除用於儲存客戶的產品,亦用於支持食品局的食品庫存策略,包括儲存米、罐頭食品及肉類等。其中,冷藏庫占地1萬5,000平方英尺、高10公尺,可容納2萬零500個托盤,且獲得清真認證,主要儲存雞肉等肉類食品,溫度控制在約攝氏零下20度。

七、葉水福集團執行主席葉進國表示,該集團利用物聯網(IoT)、射頻(radio frequency)核實,以及即時監測等智慧營運方式,確保食品安全、業務效率及可信度。該集團很榮幸能參與新加坡食品的韌性策略。(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