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再次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日方擔憂中方升級反制措施衝擊經濟發展
據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本(2025)年11月20日報導,中國大陸於本年11月19日以日方尚未提供承諾的水產品安全相關技術性資料為由,再次暫停進口包含扇貝在內的日本水產品。此係中國大陸在11月14日發布呼籲民眾避免前往日本旅遊的警示後,再次對日採取經貿限制措施。
經查中國大陸過去是日本水產品的最大出口國,2022年日本水產品總出口金額為3,873億日圓,其中輸往中國大陸達871億日圓,約總出口額的20%。主要出口產品包括扇貝(489億日圓)和海參(98億日圓)等。惟自2023年8月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的處理水開始排放入海後,便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的進口。
儘管日本政府主張中國大陸的禁令「缺乏科學依據」,要求立即取消,直到去(2024)年9月雙方才宣布達成進行獨立採樣等監測活動,分階段恢復進口符合標準水產品之共識。本年5月雙方就恢復進口所需的條件達成協議;6月中方宣布將恢復進口除福島縣、宮城縣等10都縣以外的日本水產品,並自本(11)月起啟動出口水產品至中國大陸的作業,本月5日已有約6公噸的北海道產冷凍扇貝運往中國。
此次管制措施被認為係中方企圖進一步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就「台灣有事」相關答詢所採取的強烈反制行動。此舉對於積極推動水產品出口的日本政府而言,無疑是一大打擊,惟當前日本政府的處置態度卻略顯矛盾,一方面堅持中方禁令「缺乏科學依據」,另一方面則認為納入中國市場對實現2030年農產品出口額達到5兆日圓目標至關重要。日本貿易會則呼籲政府與企業應重視對話與協調,持續冷靜溝通及避免過度阻礙人員往來與供應鏈。
事實上,日本業者在中國大陸於2023年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後,便開始推動出口至美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市場的風險分散策略。2024年日本對中國大陸的水產品出口金額僅有61億日圓,假設本年出口金額因本次進口禁令而歸零,則預估對日本名目GDP的負面影響僅有0.001%,與大陸民眾暫緩赴日旅遊措施相較,對日本經濟的直接衝擊相對有限。再者,目前重新向中方申請恢復出口登記的697家日本業者中,僅北海道和青森等3家業者取得核可,顯示恢復出口門檻極高,且實際已恢復出貨的業者數量有限。
惟日本政府與民間非常擔憂日中對立逐漸升級且趨於長期化,後續中方可能依循前例加強對日經濟反制措施的力道,進一步採取嚴厲管制稀土出口等制裁政策,恐對日本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及日圓貶值壓力。(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