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荷蘭今年經濟成長率估值上修至1.4%
(114/10/27 15:16:16)

IMF預計:今年荷蘭經濟將成長1.4%,明年成長1.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全球經濟表現略優於先前預期,荷蘭因此受益。由於迄今為止,貿易戰影響相對有限,因此IMF10月14日略微上調對荷蘭經濟和全球整體經濟預測。

預測仍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其中,尚未實施的美國潛在關稅並未納入計算。

IMF預測,荷蘭經濟今年將成長1.4%,高於7月份預測的1.2%。預計明(2026)年的成長率將維持在1.2%。

全球經濟方面,IMF預測2025年成長率為3.2%,2026年為3.1%,略高於7月份預測的3%和3.1%。

IMF經濟學家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解釋道,美國與多國簽訂貿易協定,並給予多項豁免。大多數國家避免報復性措施,維持基本開放的貿易體系。此外,私營部門藉由擴大進口和迅速重組供應鏈進行調整。

例如,中國正藉由將出口轉向歐洲等地,以因應關稅上調。Gourinchas稱,德國政府支出增加,正支撐歐元區經濟成長,而美元走弱則使發展中國家受益。此外,受到投資人對人工智慧進步的熱情推動,全球股市亦大幅上漲。

不過,Gourinchas警告稱,目前認為貿易戰未造成重大經濟後果的說法「為時過早且不正確」。 目前關稅影響主要集中在美國進口商,而進口價格(不包括關稅)基本上持穩,零售價漲幅有限。

然而,若加徵關稅,此種情況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外加潛在的供應鏈中斷,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能會比目前的基線預測低零點幾個百分點。

Gourinchas警告稱,當前對AI的投資浪潮,使一些經濟學家想起1990 年代末的網路泡沫。

近期科技公司股價飆升,原因之一是對未來獲利的預期。雖然反映出投資者對高回報的樂觀態度,惟若未能達到利潤預期,有可能導致公司估值大幅下跌。

Gourinchas強調,此與網路泡沫的相似之處顯而易見。 1990 年代末,網路公司股價飆升,但在 2000 年後,許多公司未能實現預期利潤,股價因此暴跌。AI相關企業是否將重蹈覆轍,仍有待觀察。

Gourinchas警告稱,當前AI投資激增,可能會產生更廣泛的經濟影響。獲利豐厚的投資者可能會增加支出,從而助長整體消費。此種成長可能會提高實際中性利率,並迫使各國央行採取更加緊縮的貨幣政策,此與1990年代末期的情況如出一轍。

反之,類似2000-2001年網路泡沫破滅的調整,可能會對家庭產生重大影響。股市崩盤導致的財富縮水,可能會減少消費者支出,並導致更大範圍的經濟放緩。此種情況凸顯單一產業的投機性投資激增,既帶來經濟機遇,亦帶來風險。(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