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相互調降關稅及暫緩報復措施,日本GDP估提高0.05%
(114/11/12 16:01:36)

美中相互調降關稅及暫緩報復措施,預估日本GDP將提高0.05%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年11月11日報導,美中兩國依據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0月30日在韓國舉行領袖會談時達成的協議,自美東時間11月10日起,中國承諾對芬太尼原料等13種特定化學物質採取管制措施;暫停對美國大豆等農產品適用的最高15%報復性關稅;並宣布暫緩一年對韓國造船巨頭韓華海洋(Hanwha Ocean)旗下五家美國子公司實施制裁。美國則將原先針對芬太尼實施的20%關稅下調至10%;延期一年對中國船舶等徵收「入港費」。另,雙方相互加徵的24%關稅稅率,亦延長暫停至2026年11月10日為止。

對此,野村綜合研究所認為美中貿易關係回溫效應,將有助於全球及日本經濟好轉,可望在三年內增加全球GDP約0.04%,以及為日本經濟帶來約0.05%的正面效果。不過大和總合研究所則認為美中貿易摩擦僅被延後一年,後續仍有諸多嚴峻考驗尚待解決。

媒體認為儘管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似乎暫時降溫,但雙方仍未正式簽署貿易協定,且對大豆採購、關鍵礦物管制等協議內容的解讀亦存在明顯差異,隨時可能重燃貿易衝突,相關情形摘要如下:

大豆採購爭議:美方認為中國將重啟美國大豆進口,並承諾2025年內至少採購1,200萬噸,2026至2028年間每年採購至少2,500萬噸。然而中方尚未公開證實美方公布的具體內容。

關鍵礦物管制:美方聲稱中方將「事實上撤銷」稀土出口管制,但中方僅表示將對稀土製造技術的出口管制延期一年。至於半導體材料鎵和鍺等稀有金屬亦僅宣布暫停對美禁運一年。

由於稀土和稀有金屬是電動車(EV)和半導體的重要戰略性關鍵材料,倘美中對於協議內容持續存在解讀差異,則美中將可能再次出現對立局面,供應鏈不確定性升高市必嚴重打擊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重要礦物的日本企業。(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