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美國簽署「互惠貿易協定」,冀促進供應鏈韌性
(114/10/29 16:06:27)

馬美簽署「互惠貿易協定」,擴大雙邊市場准入,共同促進產業升級與供應鏈韌性

據報載,馬來西亞與美國於10月26日簽署「美國-馬來西亞互惠貿易協定」(United States–Malaysia Agreement on Reciprocal Trade簡稱ART)。該協定被視為史上最廣大的市場准入(market access)策略,涉及總額超過1,500億美元的跨領域投資與貿易承諾,涵蓋航空、半導體、液化天然氣、煤炭、數據中心設備以及電訊產品與服務等多個戰略產業。

據雙方聯合聲明,馬來西亞承諾為關鍵礦物與稀土元素提供穩定的經營與出口環境,不會對美國企業實施出口限制,確保稀土磁鐵等關鍵材料供應不受干擾。此舉預料將加速馬國關鍵礦產開採、精煉與下游製造鏈的發展,鞏固馬來西亞作為東協區域?稀土與高科技製造中心的地位。

同時,雙方將在經貿與國家安全、供應鏈韌性、創新合作、稅務透明以及出口管制領域加強協作,以確保貿易往來的長期穩定與互惠互利。此外,雙方亦商討啟動貨幣政策諮商機制,促進更公平與可預測的金融合作環境。

該「互惠貿易協定」內容亦涵蓋多項重大商業交易,包括:
採購30架飛機並保留額外30架飛機的選購權;
半導體、航空航太零件與數據中心設備採購,總額約1,500億美元;
每年購買50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總額約34億美元;
煤炭與電訊設備貿易,價值約2.04億美元;
在美國設立700億美元投資基金。
另外,馬國亦承諾為美國工業品出口提供特別優惠的市場准入,涵蓋領域包括化學品、機械與電機設備、金屬與客車、以及美國農產品,包括乳製品、園藝品、家禽、加工產品、飲料、豬肉、白米與燃料乙醇。

於此同時,該協定將讓多達1,711項馬來西亞出口產品享有低於19%的關稅優惠,涵蓋棕油、橡膠、可可、製藥原料以及航空設備等領域,預計惠及約52億美元貿易額,佔對美出口總值的12%。

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及工業部(MITI)部長東姑?夫魯(Tengku Zafrul)指出,該協定不影響國家主權,並為本地企業帶來更穩定與優越的市場准入條件,有助提升出口競爭力與吸引高質投資。

雙方將在供應鏈、數位貿易與永續標準等領域深化合作,促進產業升級與經濟轉型。協定預計於完成法律程序後約60日內生效,成為推動馬來西亞在「第13大馬計畫(2026年至2030年)」下實現產業現代化與供應鏈韌性的關鍵一步。(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