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體引述研究報告指出,星國四分之三中小企業難以開啟永續發展進程
一、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11月13日報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旗下綜合數位平臺Gprnt與「普華永道」(PwC),於「新加坡金融科技節」期間聯合發布首份「中小企業永續發展晴雨表」報告指出,新加坡中小企業在開啟永續發展時仍面臨多重挑戰。其中,52%表示資金有限、46%稱缺乏合適技能、43%則認為無多餘時間。因此,多達四分之三的中小企業仍難以開啟永續發展進程。
二、上述研究獲「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與「新加坡永續發展聯盟」(Sustainability Alliance)支持,針對星國19個產業,營收均低於1億星幣(7,700萬美元)或員工不超200人的560多家中小企業進行調查,以瞭解其在永續發展方面的準備情況及進行綠色轉型時面臨的挑戰,並針對改善方式提出建議。
三、前揭報告其他重要內容綜整如下:
(一)多數星國中小企業對永續發展認知相當有限。其中,沒想過環境風險可能會對經營帶來影響,以及尚未為永續發展投入任何預算的企業,占比皆高達82%;
(二)許多企業均對永續發展的支出持謹慎態度,並難以確定綠色轉型能為業務帶來實質幫助。58%企業表示在投入永續發展初期具成本挑戰,46%認為永續解決方案的費用高昂,30%擔憂所需科技升級的支出可能會過高;
(三)雖然目前星國政府在永續發展方面已推出多項支持計畫,仍有73%的中小企業表示,並未取得任何形式的政府援助或支持。此顯示在協助中小企業開啟永續發展時,加強公共部門與私營企業合作仍為必要;
(四)針對上述挑戰,該項研究提出多項建議措施,包括:(1)協助企業更理解永續發展的投資回報率;(2)協助簡化企業開啟永續轉型的過程;(3)透過產業鏈合作,以協助中小企業堅持永續發展。
四、Gprnt執行總裁黃卓鴻表示,許多企業高階主管難以在日常工作外有餘力學習永續發展,因此需要更簡明扼要的路線圖。企業可透過Gprnt平臺,獲得更快捷的永續發展數據與報告。此外,外部合作至關重要,包括產業協會、金融機構、甚至是上游的買家企業等,必須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額外的鼓勵措施。其中,可提升上游企業的購買力,以激勵中小企業進入永續發展市場。
五、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首席智慧科技官李一帆認為,多數中小企業常年掙扎於盈虧平衡的邊緣,對於攸關生存以外的事情皆不重視。許多中小企業會跟隨同行的做法,因此需更多產業合作夥伴共同參與,以推動中小企業的永續發展。(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