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前三季金融科技融資額約8.35億美元,年減36%
(114/11/17 12:01:35)

新加坡媒體引述研究報告指出,東協金融科技融資額跌至10年最低,新加坡則持續穩坐區域金融科技中心寶座

一、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11月14日報導引述「大華銀行」(UOB)、「普華永道新加坡」(PwC Singapore)及「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SFA)聯合發布的「2025年東協金融科技報告」顯示,本年1至9月,東協6個經濟體(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越南)的金融科技融資總額年比下滑36%,跌至約8億3,500萬美元(10億8,810萬星幣),交易件數亦銳減60%至53件,為10年來最低。

二、前揭報告其他重要內容綜整如下:

(一)新加坡在本年1至9月吸引超過7億2,500萬美元融資,占東協總額的87%,遠高於去(2024)年同期的57%,持續穩坐區域金融科技中心寶座;

(二)融資件數方面,星國交易占東協區域的超過一半,主要集中在區塊鏈及投資科技領域。近八成的融資屬於前輪與早期融資。最高融資的10家東協金融科技企業中,有8家總部設在新加坡,5家是後期融資;

(三)成熟期金融科技公司融資占總額的67%,年比增加24%;後期階段融資交易平均規模大增40%至1億1,200萬美元,其中3件大型交易合計近4億5,000萬美元;

(四)最熱門的領域為支付平台,其中有兩件1億5,000萬美元的大規模融資,分別是Airwallex與Thunes;其次為投資科技與另類借貸;

(五)除新加坡外,其餘市場融資明顯放緩。印尼的融資較去年同期的20%銳減至4%,交易件數從23件降至10件;菲律賓雖與印尼並列第2,但僅有5件交易;馬來西亞、泰國與越南等3國合計則不到總融資額的10%;

(六)整體來看,東協金融科技融資平均額度上升42%,達2,140萬美元,顯示資金更集中流向具盈利能力與擴張潛力的企業。

三、大華銀行集團策略通訊與品牌管理董事總經理楊毓文表示,儘管挑戰重重,創新者仍展現非凡韌性。平均交易額的上升與成熟企業的強勁表現,顯示投資者對東協區域長期成長潛力的信心。

四、普華永道新加坡金融科技主管合夥人王宛儀指出,過去10年,東協的金融科技領域經歷顯著成長與創新。移動支付與人工智慧驅動的平臺促進金融普及,區域各國間的合作亦加強跨境交易與經濟整合。由於穩健的風險管理、靈活的商業模式、全面的併購擴張策略,以及有效的利益相關者溝通,因此儘管融資放緩、估值下降,成功適應市場變化的成熟金融科技企業依然獲得投資者信心。

五、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會長房泓沂則表示,新加坡之所以能維持領先地位,係由於監管機構、金融機構與創新者之間的緊密合作,業界朝著永續成長與盈利能力的方向轉型,此為生態系統成熟的重要指標。(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